中国平均生育年龄逼近30岁,若高龄未生育怎么办?


现代社会婚育文化,以晚婚晚育、少生甚至不生为突出特点。
2023年年末全国人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111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
与此同时,据国家统计局人口与就业司调查数据显示,近20年以来,中国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与初育年龄都在不断推迟,平均生育年龄更是逼近30岁。
回到现实生活,催婚催育仍然不止。
无论是社会文化层面的舆论压力,还是客观存在的“最佳生育年龄”,都给女性带来许多婚育焦虑。或无奈,或坚定,不少夫妇在生育窗口期的末端选择上车。
既然晚婚晚育已经成为常态,那就不得不讨论一下,结婚可以无限期延迟,生育可以吗?
开始之前,我们也想向刚步入婚姻的年轻夫妻发出灵魂拷问:
生孩子这事,真的是想生就生吗?当我们看惯了那些女明星和社会新闻,40+还在生育二胎、三胎的情况,就以为自己也可以这样;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试管婴儿和冻卵宝宝出生,就以为辅助生殖技术达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
但其实,她们背后付出的时间、金钱和情感折磨,是我们所不知的,很多人未必能承受。
你以为她们不想自己怀,非要受这个罪,不不不!而是身体条件不允许。
主动推迟生育年龄的人群中,有些人是生活所迫;有些是性格使然;有些是过于乐观的评估了自己的身体情况;而有些就是真的不知道高龄生育的危害有多大。
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聊聊高龄生育的危害,希望能给大家一个警醒。
1、高龄生育的难度和危害到底有多大?
高龄生育的危害我们科普过太多文章了,简言之就是女性过了35岁之后,生育力会断崖式下降,总结为3低3高:
● 卵泡数量降低;
● 卵子质量降低;
● 活产率降低;
● 流产和早产率升高;
● 母婴并发症升高;
● 出生缺陷率升高;
另外,还有剖宫产率升高和产后恢复难度加大,带娃的精力不足等等问题。而且,40岁以上女性的自然怀孕率只有5%左右。
2、高龄生育应该怎么办?
(1)正确评估自己的生育力
通过生殖B超、输卵管造影、基础性激素、AMH等检查项目评估自身的卵巢功能、子宫形态及宫腔情况和输卵管通畅度。
不少女性不到35岁就出现了明显的卵巢功能减退的情况,比如FSH升高、AMH<1.1、双侧窦卵泡数<7等,此时,不要犹豫,抓紧调整生活方式和接受养卵治疗,以达到尽快生育的目的。
月经是一个与女性生育密切相关的重要指标。
月经周期短(<28天)的女性,其卵巢储备功能(AMH、窦卵泡AFC)、生育能力及胚胎移植术后的妊娠结局明显低于月经周期为28-35天的女性,且与年龄无关。同时,此类女性在以后的AMH和AFC的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平均水平。
月经周期一开始正常(比如30天),后期不规律甚至多算(比如27天)的女性,需要注意可能是卵巢功能正常下降,需及时到医院检查,明确自身的生育力现象,但也无需过于担心,只要卵巢功能仍在,就有办法怀孕、生子。
(2)不要赌“孕气”,该出手时就出手
生育不同于其他事情,不是有决心就可以的,方法和备孕路上的“贵人”至关重要。
如若备孕女性一直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比如工作压力大、频繁熬夜晚睡或是缺乏运动、甚至动不动就痛经等,就不要再赌“孕气”。
这个时候选择好的助孕机构、好的医生,做好生育力评估,并改变备孕方法,可以让你的备孕之路少走弯路。
(3)健康的身体大环境是生育力的基石
同样是35岁,有些女性的身体年龄却已经超过40岁,究其原因是日常饮食、作息、运动等不规律、不健康所致。
如果你突然出现或长期存在肥胖、失眠、口气、消化不良、皮肤不佳、慢性疲劳、慢性炎症、月经失调等问题,可能是你的身体在预警,立即找到专业医生深度剖析,从病因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着手,塑造最适合生育的体质。
(4)抗衰老从抗炎-抗氧化开始
生活中的各种危害和年龄增长最终都会表现为活性氧自由基和炎症因子增多,造成细胞损伤和卵子质量下降以及全身的机能下降,其中也包括生育力。
而抗氧化是所有对抗卵巢衰老都需要采取的措施,其中对于改善卵子质量较为有用和研究较多的抗氧化剂包括:辅酶Q10、NAD+、硫辛酸、维生素C、D等,它们都有一定效果,但不同的抗氧化剂都有不同的功能,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因此,具体用法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以免具花了钱还没有效果。
写在最后:
如果您此刻正需要备孕咨询,或存在高龄、卵巢功能下降、卵子质量不佳、内分泌及免疫失衡、试管失败等情况,可以私信我们生殖顾问,我们会用专业的知识替您答疑解问。